過期食品問題再遭處罰,必勝客會成爲“必剩客”嗎?
帶着“必勝”信念入場,最後或許會收穫“必剩“的姿態……
近日,西式休閒餐廳品牌必勝客被曝出存在多項食品安全問題,包括餐廳管理人員篡改食材有效期標籤;員工將過期食材“化整爲零”繼續使用;烹炸用油十天不更換等。同時,餐廳工作人員還存在未經培訓上崗的現象。消息一出,很多消費者表示“手裏的比薩突然就不香了”。

針對此事,必勝客表示,對於媒體報道的北京必勝客和諧廣場店和魏公村店的相關問題高度重視,已立即對上述兩家餐廳進行閉店調查。
據悉,必勝客自1990年在北京開出中國的第一家餐廳,截至2022年3月底,已在中國大陸600多個城市開設了2600多家餐廳。憑藉“歡樂餐廳”的品牌定位以及服務模式,收穫了一大批消費者的喜愛。

而必勝客隸屬於百勝餐飲集團,旗下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和東方既白等品牌,餐廳網絡覆蓋全球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43000家連鎖餐廳。
必勝客成過期食品“慣犯”,罰款後仍存漏洞
然而,面對消費者的喜愛,百勝餐飲集團卻屢屢被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讓其一次次登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2012年12月16日,央視曝光了新希望六和集團旗下的平度公司,用抗生素及一些違禁藥品加入飼料餵雞,製成的雞肉產品最終流向肯德基、必勝客餐桌。根據隨後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通報,2010年至2011年,百勝集團共自檢山東六和集團雞類產品19批次,其中有8批次產品抗生素殘留不合格。在2013年1月10日,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蘇敬軾代表百勝集團就“藥雞門”事件公開道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必勝客被曝光的兩家門店中北京必勝客和諧廣場店曾因操作間的食品原料已超過保質期,在3月被豐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337.01元,並處以罰款5萬元,距離此次食安問題曝光尚不足5個月。
在新京報臥底必勝客的過程中,記者暗訪還發現,改換有效期標籤在必勝客後廚重複上演,且由餐廳的管理人員實施。一名離職的管理人員透露,“公司會在利潤和損耗成本上,給予門店管理人員一定壓力。”
我們無法推斷百勝中國是否對於使用過期食品是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半年之內同一家門店連續兩次被曝出食品安全事件,還是能夠看出,依靠罰款並沒能引起百勝對於食品安全缺乏重視;門店也未能及時“亡羊補牢”,管理仍然存在明顯的疏漏。
必勝客“自廢武功”,大衆化適得其反
在华体会竞猜看來,我們更願意用善意的眼光,去相信這只是少數門店的個別違規行爲。然而,在明確的食品安全條例之下,仍有門店想要逾矩操作,不由讓我們質疑,必勝客現有的經營狀況是否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過期食品的增加。
自其母公司百勝入華30多年來,必勝客和肯德基至今依然是公司核心的收入來源,2020和2021年兩年,兩大品牌的收入佔比合計高達均在90%以上。這意味着,一旦必勝客在業務上出現問題,將對百勝中國營收帶來沉重的打擊。
爲了優化收入結構,2020年,百勝中國正式成立中餐事業部,加速佈局中餐業務,具體包括其孵化的中式快餐品牌“東方既白”,以及收購的蒙氏火鍋品牌“小肥羊”和燜鍋品牌“黃記煌”。
但發展至今,中餐業務的發展並不如百勝所預期的那樣順利。據瞭解,2021年,包括小肥羊、黃記煌、東方既白在內的其他分部餐廳經營利潤率大幅下降20.8%,經營虧損2900萬美元,虧損同比大幅擴大。其中,東方既白已經正式停業;小肥羊和黃記煌則開啓關店之路,今年一季度共計關店33家。

中餐業務發展的失利,讓百勝仍然沒有新的業務能夠撼動必勝客的地位。
隨着比薩市場的擴大,在國內連鎖比薩中,除了必勝客,還有尊寶和樂凱撒、達美樂等比薩連鎖店,使得消費者的選擇更爲多樣化。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比薩市場整體規模爲305億元,預期到2025年將增長一倍至62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15.4%;其中,2025年比薩外送市場規模將增至374億元,佔據整個中國比薩市場的六成。
一方面,新入局者憑藉新的比薩品類以及經營模式,不斷蠶食必勝客的市場,而必勝客從先發者,逐漸變成了追隨者。
據悉,2009年,比薩品牌樂凱撒推出榴蓮比薩,獲得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而必勝客緊隨其後,很快推出榴蓮系列產品,但是卻未產生必勝客理想的效果,部分消費者表示“沒吃過這麼硬的比薩”。

而反觀必勝客,爲了穩固佔有率,開始逐步從高端化走向大衆化。然而,這並沒有爲必勝客帶來預期的增長,財報顯示,2017年至2021年,必勝客營收由20.93億美元增至21.09億美元,營收增長幾乎陷入停滯。
另一方面,必勝客的大衆化,也對其門店的利潤率造成了拖累。2022年第一季度,必勝客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5%,餐廳利潤率下滑4.6個百分點至10.7%。
不僅如此,2017年到2020年H1,客單價開始逐年下降,分別爲122元、120元、113元、108元。可見,必勝客不僅逐漸背離最初的高端餐飲形象,其“自廢武功”走向大衆化的過程中,也開始失去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
可嘆,必勝客作爲90年代國人心中的高端品牌,隨着國內消費水平的飛速提升與行業內的百花齊放,其先發優勢正逐漸消耗殆盡。如果必勝客再以傲慢的姿態在中國的市場中佈局,不及時重視起食品安全的“紅線”意識,最後將會不可避免淪落到必“剩”客的命運。